|
OLED行业分析:东风渐起产业链迎新机遇(附下载)OLED通过实现柔性显示颠覆产品形态,是逐渐增强面板成长属性的核心业务。相比于LCD,OLED面板没有液晶层和滤光片,而是由一层自发光材料取代,通过控 制流过每个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改变亮度。OLED重要的特点是能够最终靠更换基板材料 实现柔性化,颠覆终端产品形态,实现弯曲屏、折叠屏、卷曲屏等效果,目前是柔 性显示的唯一载体。同时OLED显示基于自发光原理,在显示效果、响应速度、轻薄 性等方面都具备明显的优势,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笔电、智能穿戴设备、车载 显示等领域,推动下游换机需求。 OLED市场规模持续提升,智能手机占据第一大下游应用市场。随着下游市场显示 需求进阶,更轻薄、视觉效果更佳的产品备受青睐,带动OLED下游各应用领域的显 示面板更新换代,市场规模持续提升。根据Omdia数据,从出货量来看, 2022年全 球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为8.7亿片,预计到2027年出货量将达到12.2亿片,CAGR 为6.9%;从营收规模来看,2022年全球OLED面板市场规模为433亿美元,预计到 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77亿美元,CAGR为5.9%。从下游结构来看,2022年智能 电子设备屏幕占65%的出货量份额和76.8%的收入份额,是OLED面板的第一大应用市场;智能手表应用占到15.7%的出货量份额和6.1%的收入份额,电视机应用占到0.9%的 出货量份额和10.2%的收入份额,三大板块合计占OLED面板整体市场规模份额超过 93%。未来,OLED将持续在手机、电视、笔电平板、可穿戴设备、车载等领域替代 传统LCD屏幕。 从OLED需求端来看,OLED手机渗透率持续提升,折叠机有望打开市场空间。2016 年之前柔性OLED下游的应用主要在三星和LG的小批量高配置手机,应用场景范围较受限。2017年iPhone X带动柔性OLED市场起量,柔性OLED开始在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化应 用,主要使用在于品牌旗舰机型,且有望进一步下沉至中低端机型。从智能手机OLED 面板出货量来看,根据Omdia预测,智能手机OLED面板将从2022年的5.7亿片上升 至2025年的7.3亿片,CGAR达到8.5%。根据TrendForce预测,全球智能手机 OLED渗透率将从2021年的42%提升至2022年的46%。依照我们测算,由于苹 果手机全部为OLED机型,若剔除苹果手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OLED渗透 率仅为28%。展望未来,我们大家都认为OLED渗透空间仍然非常广阔,同时折叠屏手机 趋势有望带动柔性OLED在智能手机市场起量。 OLED面板价格逐渐下降,向中低端手机机型加速渗透。根据CINNO数据,柔性 AMOLED面板价格持续下探,OLED价格的持续下降有望带动OLED逐渐从高端旗舰机型向中低端手机机型渗透。以近来厂商发布的多款千元机为例,如OPPO A1 Pro、 OPPO K10 Pro、Redmi Note12 Pro等,全部都采用OLED屏幕。随着OLED面板价 格逐步降低,主流厂商将增加在中低端智能手机上采用OLED面板的意愿,OLED 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折叠屏突破屏幕尺寸瓶颈,有效带动柔性OLED在智能手机市场起量。折叠显示屏 是柔性OLED的升级版,在柔性OLED的基础上,可折叠屏幕进一步将原本刚性的保 护玻璃变成了可弯折的柔性材料,使得屏幕易于折叠,成为折叠手机的重要基础。当前折叠屏手机持续更新迭代,市场空间广阔。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Canalys最新 预测,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超3000万部,2021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 长率为53%。根据CINNO Research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 283万部,同比大幅度增长144.4%,已连续9个季度同比正增长。从竞争格局来看,自 折叠屏手机面世,市场呈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各大主流品牌纷纷在此领域投入布局。其 中,2022年华为折叠手机销量约144万部,同比增长132%,稳居国内折叠机市场销 量第一,主要受益于新机P50 Pocket/Mate X2典藏版良好的市场表现。除此之外, OPPO凭借OPPO Find N、OPPO Find N2、OPPO Find N2 Flip三款机型的销售, 同比增长453%,小米凭借MIX Fold2的销售,同比增长112%。根据CINNO Research 观察分析,在2022年初至今中国市场上市的15款折叠产品中,有12款的起步价在万 元以下,随着折叠手机价格的持续下探,其普及度慢慢的升高,市场容量有望不断扩 大,带动柔性OLED在智能手机市场起量。 报告下载:本报告完整版PDF已分享到报告研究所知识星球,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圈即可下载! OLED突破行业天花板,在手机市场加速渗透的同时,持续开拓IT/车载/TV等市场。除最主要的智能手机市场外,OLED IT加速渗透,iPad计划2024年搭载OLED屏幕。中尺寸OLED面板目前渗透率较低,随着产能和良率提升,笔记本与平板电脑等设备 中OLED市场规模以及渗透率将逐步提升。根据Omdia数据,笔记本及平板电脑 OLED面板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488万片跃升至2027年6340万片,年平均增长率达 44.2%。根据Omdia预测,苹果将在iPad和MacBook的部分型号上采用OLED显示面 板屏幕方案。苹果作为业内领先硬件设备制造商,将对笔电平板采用OLED屏幕的趋 势起到示范作用,推动OLED IT渗透率不断提升。 OLED面板适应汽车场景,伴随汽车智能化趋势持续提升市场规模。OLED屏幕凭借 其对比度高、清晰度高的特征,适用于汽车显示屏幕经常暴露在较强自然光下的场 景特性,帮助驾驶者在较广的角度看到更为饱满细腻的画面。随着汽车智能化需求 不断提升,仪表板、旋钮甚至车窗等部件采用显示面板,带动车载OLED面板市场规 模持续提升。从出货量来看,根据Omdia数据,车载OLED面板出货量将从2022年 的57万片攀升至2027年的520万片,CGAR高达54%,营收上2027年有望达到近12 亿美元规模。 电视是OLED另一主要应用市场,渗透率增长空间较大。目前,大尺寸OLED面板产 能以及良率仍有待提升,主要在高端电视机型中应用,随着未来技术不断进步革新,电视OLED市场规模以及渗透率有望持续上升。根据Omdia数据,2023年全球电视 OLED面板出货量将同比增长约11%,达到852万片,2027年出货量将达到1447万 片,市场规模达到65亿美元,占比上升至11.2%。从渗透率来看,根据群智咨询预 测,OLED TV面板渗透率将从2020年的1.7%上升至2023年的4.1%。根据Omdia预 测,在1500美元以上的高端电视市场,2023年OLED电视的出货量占比将接近50%。 中国OLED市场规模不断提升,相对全球增长势头良好。中国大陆AMOLED面板同 比增长率持续高于全球同比增长率,以京东方为首的国产厂商持续发力,深化全球 领先地位。根据赛迪智库数据,2022年我国OLED产业规模为720亿元。 OLED国产化进程加速,全球OLED产能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产能方面,近几年来 国内主要面板商不断建设OLED新产线,众多OLED生产线的建成以及面板生产线规 模的逐渐扩大,使得OLED产能迅速爬升,以京东方为首的中国大陆企业在OLED市 场的份额有望快速提升。根据Omdia数据预测,全球OLED产能面积由2018年的1650 万平方米上升至2023年的3820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长率达18.2%;中国OLED产能 面积预计将由2018年的143万平方米上升至2023年的1722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长率 高达64.4%,产能占比从2018年的8.7%提升至2023年的45.1%。 国内面板产能陆续开出,以京东方为首的国内面板厂商积极布局OLED产线。近年 来国内主要面板厂商加快布局OLED产线,以京东方为首的面板厂商OLED产能持续 放量。京东方三条柔性6代OLED线已建设完毕,其中,成都、绵阳产线均已实现量 产,重庆产线正在产能爬坡阶段。除此之外,华星光电、深天马、维信诺、和辉光 电等主要面板厂商均已布局6代OLED产线并实现量产,中国大陆OLED产能持续放 量。 OLED 8.5代线成为面板厂新战场,OLED中大尺寸化趋势显现。随着OLED面板在 平板电脑等IT产品市场的不断渗透,第8代OLED产线成为面板业角逐的新战场,以 三星、LG、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为代表的面板厂商正在积极布局第8.5/8.6/8.7代中 大尺寸OLED生产线。目前,LG广州OLED 8.5代线实现量产,三星显示首条8.5代 OLED产线即将开工,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国内面板厂也在积极进行战略、市场、技 术等方面的评估。使用8.5代线制造OLED面板,在IT应用上比第6代线生产更经济, 生产效率更高,有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形成成本和规模优势,满足中大尺寸OLED 显示需求。 OLED材料种类丰富,发光层材料占据核心地位。AMOLED原材料根据生产工序可 分为阵列材料、蒸镀材料和模组材料。其中,蒸镀材料中的OLED有机材料根据器件 结构可以分为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 注入层材料。OLED发光层材料是最核心的材料,分为Prime、Dopant和Host三种材 料,其中Host和Dopant掺杂为一层,Prime单独为一层。由于OLED每个像素点独自 发光,因此在蒸镀过程中需使用精细金属掩模板将Red、Green、Blue三色材料沉积 在特定位置。基于此,发光层材料总共包括9大类,即Red(Red Host、Red Prime、 Red Dopant)、Blue(Blue Host、Blue Prime、Blue Dopant)、Green(Green Host、 Green Prime、Green Dopant)。 OLED有机材料为面板核心原材料,在成本端占据主要份额。OLED有机材料是生产 OLED面板的核心原材料,也是OLED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在OLED 面板中成本占比较高。根据Nano Market统计,OLED有机材料在手机OLED面板中 占比为23%。大尺寸的电视OLED面板因器件结构与中小尺寸相比,电子传输层、空 穴传输层和有机发光层更多,OLED有机材料的成本占比为41%。 薄膜封装为当前封装主流技术,用于OLED材料的隔水隔氧。OLED发光层的多数有 机材料对水、氧气及其他污染物极为敏感,因此需要采用具有良好水汽阻隔性能的 材料进行封装。OLED封装按封装材料不同分为玻璃封装和薄膜封装。玻璃封装是在 刚性基板(玻璃或金属)上制作电极和各有机薄膜功能层后,在器件上加一个后盖 板,环氧树脂在经过紫外固化后将基板和盖板粘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有效防止OLED 的各功能模块与空气中的水氧等成分发生反应。薄膜封装以塑材为基材,将无机氧 化物沉积在衬底形成水汽阻隔膜,从而防止水汽进入与阴极和传输层发生化学反应。由于柔性显示为未来趋势,薄膜封装将逐渐取代玻璃封装。 OLED面板需求持续提升,助力OLED材料市场快速增长。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 全球OLED有机材料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4.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21.8亿美元, CAGR为12%。从中国市场来看,中国OLED有机材料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33.6 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109亿元,CAGR为34%。早期全球OLED有机发光材料主要被 美、日、韩、德等国的企业垄断,我国企业主要集中在OLED有机发光材料中间体和 前端材料领域,在利润较高的OLED有机发光材料成品(终端材料)领域占比较低, 空穴层注入/传输材料、电子层注入/传输材料在国内市场供应占比12%左右,发光层 材料供应占比不足5%。而随着国外专利逐步到期,面板行业显现出寻求高性价比材 料供应商、供应链安全等需求,国内材料商后发优势显著。同时,在国内面板厂商 崛起的背景下,国产OLED有机材料凭借高性价比产品、稳定可靠的供应而倍受青睐,在价格、距离、供应链安全等方面比进口材料更具优势,终端材料市场国产化将迎 来发展良机,OLED有机材料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OLED材料产业链持续发展,相关厂商深度受益。OLED材料产业链包含化工原料企 业、中间体企业、粗单体企业以及单体企业。当前国内OLED终端材料企业打破国外 对OLED终端材料的专利封锁,凭借高性价比产品、稳定可靠的供应而倍受青睐,打 破国外厂商的价格壁垒,完善我国OLED“中间体—终端材料—面板”产业链布局, OLED材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有望带动整个产业链加速成长。 莱特光电为OLED有机材料龙头,拥抱国产替代快速成长。莱特光电成立于2010年, 自2013年以OLED中间体为切入点进入OLED材料领域至今,公司已经打通了OLED 有机材料“中间体合成—升华前材料制备—终端材料生产”的全产业链业务,是国 内少数几家突破国外专利封锁、掌握OLED终端材料核心专利并实现量产的企业。公 司不断拓展产品种类,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以及发光层材料均有产品处于测试 或研发阶段。核心的发光层材料中,Red Prime实现量产供应,Green Host处于小 批量供货阶段,另有Red Host材料、Green Prime材料、Blue Prime材料在客户端进 行验证。公司目前覆盖红光、绿光、蓝光三基色光,初步建成系列化OLED终端材料 产品体系。 OLED设备应用分前中后段,前段曝光机价值量最高。按照生产工艺来划分,OLED 设备可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工艺段,即阵列段、成盒段、模组段。从前段工 艺来看,此阶段通过成膜,曝光,蚀刻叠加不同图形不同材质的膜层以形成驱动电 路,为发光器件提供点亮信号以及稳定的电源输入,技术难点在于微米级的工艺精 细度以及对于电性指标的极高均一度要求。其中,镀膜工艺是使用镀膜设备,用物 理或化学的方式将所需材质沉积到玻璃基板上,主要设备包括PECVD、SPUTTER 等薄膜沉积设备;曝光工艺包括光刻胶涂布、曝光和显影,是采用光学照射的方式, 将光罩上的图案通过光阻转印到镀膜后的基板上,主要设备包括涂布机、曝光机、 显影机等;蚀刻工艺包括蚀刻和剥离,是使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式,将基板上未被 光阻覆盖的图形下方的膜蚀刻掉,最后将覆盖膜上的光阻洗掉,留下具有所需图形 的膜层,主要设备包括干/湿蚀刻机、脱模机。 中段工艺包括蒸镀和封装,蒸镀机为流程核心。中段工艺通过高精度金属掩膜板将 有机发光材料以及阴极等材料蒸镀在背板上,与驱动电路结合形成发光器件,再在 无氧环境中进行封装,蒸镀的对位精度与封装的气密性都是中段工艺的挑战所在。其中,FMM制作工艺主要采用具有极低热变形系数的材料制作FMM,制作完成后由 张网机将其精确地定位在金属框架上,主要设备有Mask张网机等;蒸镀工艺是使用 蒸镀机在超高真空下将有机材料透过FMM蒸镀到基板限定区域上,主要设备有蒸镀 机,是中段工艺乃至整个OLED工艺流程的核心;封装工艺包括盖板玻璃涂胶和封装, 是将蒸镀完成后的基板在真空环境下,用高效能阻绝水汽的玻璃胶将其与保护板进 行贴合,主要设备有玻璃封装机等。 后段将面板和偏光片组合,绑定贴附设备价值量最高。后段工艺将封装完毕的面板 切割成实际产品大小,之后再进行偏光片贴附、控制线路与芯片贴合等各项工艺, 并进行老化测试以及产品包装。其中,切割工艺是将封装好的基板切割为面板,主 要设备有划线切割机等;面板测试工艺是进行面板点亮检查,保证良品率,主要设 备有AOI检测设备等;偏贴工艺是将OLED面板贴附上偏光板,主要设备包括偏光片 贴合机等;IC+FPC绑定工艺是将驱动IC和柔性印刷线路板与OLED面板的链接,主 要设备包括FOG/COG绑定机等;TP贴附工艺是将OLED面板与含触控感应器的强化 盖板玻璃贴合,主要设备包括ACF贴附机、热压机等;模组测试工艺是进行模组的 老化测试与点亮检查。 OLED行业发展带来OLED设备更大需求。OLED设备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 技术壁垒很高。近年来,随着新型显示产业进入成熟发展期,全球新型显示产业设 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DSCC统计,OLED装备市场自2017年成为市场增长主 力地位,2018年显示装备市场的营收规模约228亿美元,其中OLED装备营收占比 52.63%,达到120亿美元。随着OLED行业的迅速发展,OLED设备规模也逐步扩大。据DSCC统计,2022年全球OLED设备支出规模达103亿美元,同比增加80.7%,呈 现大幅扩张态势。 OLED 设备国产化率较低,未来空间广阔。目前来看,我国 OLED 设备国产化率比 较低、能够自主生产的设备对 OLED 制程所需设备的覆盖比率不高,尤其是前段、 中段设备,大多依靠进口。但随着中国各公司持续提升技术水平,生产的设备质量 不断攀升,根据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国内 OLED 设备制造商国产化设备渗透率从 2016 年的 2.5%上升至 2019 年的 17.9%,未来 OLED 设备国产化率提升空间 广阔。 OLED 产线持续增加,设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OLED 前段、中段设备制造难度大, 技术壁垒高,日韩企业占据了 70%以上市场。其中,中段蒸镀环节使用的蒸镀机是 中段乃至整个 OLED 生产阶段的核心。Canon Tokki 生产的蒸镀机能够将蒸镀过程 中的误差控制在 5 微米以内,卓越的品质为其带来全球高达 90%的市占率。OLED 后段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中国企业积极渗透绑定、切割、检测环节并已经表现出一 定的竞争力,国内企业市占率接近 50%。随着中国大陆 OLED 茶能持续爬坡,OLED 设备需求有望持续增长,设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中国大陆地区的蒸发源生产、绑 定、切割、检测行业有较大增长机会。 OLED 显示驱动芯片 DDIC 用于控制 OLED 面板,是 OLED 面板的核心部件。DDIC 的主要功能是向显示面板发送驱动信号和数据,驱动像素点发光并控制屏幕亮度和 色彩,从而进行图像显示。随着 OLED 面板分辨率及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其对驱 动芯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智能手机OLED DDIC供应商中的韩国厂商和中国台湾厂商处于领头羊,中国大陆 厂商加快布局。从市场份额来看,根据群智咨询数据,从智能手机OLED驱动芯片供应情况来看,由于三星在OLED产能上的领先地位,三星LSI是最大的OLED驱动芯 片供应商,出货量占比为56.1%。除此之外,联咏占11.3%,Sliconworks占10.4%, Managachip占10.1%,瑞鼎占4.9%,合计份额超过92%。中国大陆OLED驱动芯片 供应厂商目前占比较低,但成长速度较快,随着国内晶圆厂产能配合以及国内OLED 面板产能持续放量,本土OLED驱动芯片出货量有望快速成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报告下载:本报告完整版PDF已分享到报告研究所知识星球,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圈即可下载! 我们是报告专业研究机构及知识服务平台。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热点专题报告、调研分析报告、白皮书、蓝皮书等。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知名研究机构,覆盖新能源汽车、数字化的经济、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起的产业,并涉及医药生物、金融、互联网+、医疗大健康等众多行业及细致划分领域。目前报告已累积近50000+,并持续更新。 1、新能源汽车、数字化的经济、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 应广大粉丝要求,「报告研究所」成立了报告交流群,欢迎各位公司企业、投行、投资机构、政府机构、基金、创业者及金融资本圈朋友加入! 这里能且不限于:“行业交流、报告交流、信息交流、寻求合作等......” 上一篇:生物微球:让药品“贴身携带”防伪码 下一篇:【招商机械·重磅深度】3C自动化装备系列报告之一:OLED披挂上阵国产模组设备蓄势待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