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黄宇婧教学团队一直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团队依托“广西区级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团队,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团队主体,坚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通过六个“强化”,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形成特色鲜明的“双元制”育人模式,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多次获国家级、自治区级一、二、三等奖,培育出了一批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
“双元制”育人模式,主要做法包括双元制教学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基地实践平台、双证书评价体系、双导师指导模式和双路径发展通道。
团队着力课程思政,浸润无声。在思政课和专业课中,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传授工匠精神,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在教学中展示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形成“工于匠心、技以载德”的专业文化。大力构建“双元制”教学体系。逐渐完备以企业需要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将企业实际在做的工作流程融入教学内容。团队教师根据专业特点,通过与专业方面技术要求、企业要求、职业要求对标,进行职业素养培育。此外,聚力搭建双基地实践平台,充分用好学校实训基地和企业工作场所作为学生实践学习的双基地,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了解产业需求,并通过实践平台成长为企业要的技能人才。另外,在实操课教学中,邀请企业大师走进实训基地,现场教学或演示技能,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与价值的理解和感悟。
团队改变传统教育学生的方式,运用新技术和新媒体,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沉浸式课堂教学中感悟公司制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教师自身的工作素养,组织团队教师定期深入企业,解决企业新产品研制中的关键技术及工艺问题,掌握最新的公司制作动态。持续完善“双师”资源,与社会、企业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专兼结合、跨界融通”的“双师型”教师人才资源库。目前,黄宇婧教学团队的“双师”率为100%。
团队指导学生在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届全国仪器仪表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以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获得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测量与控制系统装调技术)赛项学生组一等奖。
团队积极地推进双导师指导模式。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重指导,能快速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教学团队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有力推进现场工程师、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多种形式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改革,与企业一同构筑“全景式”现代工匠人才学习环境。扎实共建“大师工作室”,让学生深入参与和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及素养。同时,大力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合作企业聘用团队教师参与企业实际工程建设项目,指导和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团队教师持续得到锻炼、提升,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
学院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感知和理解。通过优秀校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韦礼光和樊志成的事迹,激励学生。优化专业教学文化环境,建造具有教育引导意义的“优秀毕业生”“杰出校友”文化走廊等,营造工匠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在带教学生中选拔、树立优秀工匠典型,榜样人物是践行工匠精神的生动教材。
团队指导学生在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五届全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的仪器仪表制造工赛项(智能制造传感技术方向)获二等奖。
持续优化双证书评价体系。1+X证书中“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学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得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不断拓宽双路径发展通道。为学生提供升学和就业的双路径发展通道,满足多种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可依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升本继续深造,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边就业边深造,畅通双路径发展通道。
通过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黄宇婧教学团队指导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仪器仪表制造职业技能竞赛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S(测量与控制系统装调技术)赛项获一等奖第一名;传帮带培养出青年教师获南宁市技术能手1名、技师高级工9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产业逐“新”发展提“质”麦克传感共促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