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所风云60年•第三十六期】单晟:守得云开见月明199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同年加入株洲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株洲所设计专家。
从21世纪开始短短不到20年时间里,信息化时代的浪潮席卷了几乎所有的行业。就轨道交通领域而言,行业也正在经历从传统粗放型管理的运营方式,向以强大的信息化技术方法为支撑的集约型管理的运营方式的转变。信息化技术为轨道交通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安全、可靠、便捷、舒适的运输服务。 株洲所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很早就预见到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国内最早在轨道交通行业启动信息化有关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株洲所就基于自主机车的网络技术、故障诊断技术以及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了轨道交通信息化方向技术探讨研究及产品开发工作,有了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和谐型机车研制工作的全面铺开,同时ITC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手段在轨道交通行业的作用日益凸显,也给轨道交通信息化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从2003年开始,株洲所已经开始进行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的开发工作,从原先机车局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阶段进入到了轨道交通信息化技术车地一体的系统化应用研发阶段,提前做好了谋划和布局。正所谓水到渠成,在以原铁道部相关主管部门为代表的用户的迫切要求下,株洲所勇于担当,顺势而上,当仁不让扛起了国内轨道交通信息化应用技术的领军大旗。 回首过去十多年来,一批血气方刚的年轻大学生精英,经历各种挑战和低谷,逐渐成长为轨道交通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和技术骨干,为株洲所在新时代来临的前夕储备了充足的核心人才,开创了以CMD、6A、WTD等产品为基础的信息化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了关键的一席。如今,驰骋在世界各地的机车、动车、城轨列车上,来自株洲所的信息化产品正为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输提供优质、先进、智能的服务。 株洲所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发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从2003年到2011年,项目技术团队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坚守,最终迎来了CMD系统的批量装车应用,成功开创了株洲所的信息化产业板块。项目组人员近十年的坚守,有过寂寞,有过迷茫,各种滋味以及波折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切身体会。 最初,株洲所与兰州铁路局合作,对5台SS7E直流机车进行了机车远程监视与诊断机箱的加装,此时国内机车还是以韶山系列直流车为主,国内机车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发进程有了很好的起步。通过项目组人员的精心设计和技术攻关,装车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和功能均满足了设计性要求。 正当项目组满怀激情,喜悦地看到小批量样车的考核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批量应用的前景近在眼前之时,随着原铁道部2007年开始引进国外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国内直流机车的相关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应用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直流机车加装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工作也戛然而止。多年的努力即将获得市场突破却因为非技术原因不得不陷于停顿,项目组当时的心情有多沮丧可想而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随着机车技术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外标杆厂商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和产品令人耳目一新,信息化技术和相关产品在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作用逐步获得了整个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的普遍认同,在此背景下,自主化的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成为铁道部和各路局越来越迫切的需求。铁道部机车联合办公室主管领导主动找到株洲所,要求株洲所作为技术牵头方,与国际轨道交通巨头的进行远程监测与诊断有关技术接口及联络工作,我所项目团队不负重托,经过与外方多轮协商的基础上,基于之前在国内直流机车上的技术积累,自主完成了国内整套CMD车载系统架构和通信协议设计工作,这些设计一直沿用至今。2008年后,铁道部科技司对CMD进行了正式立项,并根据国内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运用的特点,在和谐系列电力机车上装车运行,得到了路局的广泛认可。 CMD系统从批量装车应用至今,经过项目团队的持续优化改进,系统的功能日趋完善,运行稳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系统的运用使得铁路机务部门对机车“运”、“管”、“修”的能力水平有了显著提升。2018年,CMD系统技术成果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机会总是优先给有准备的人,株洲所之前在轨道交通信息化方向上默默耕耘,努力开拓,尽管成果的市场推广出现了波折,却最终收获了机会,相关技术成果没有在直流车上大批量推广,却获得了市场前景更大的和谐机车的批量应用机会,这不正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吗? 2009年,原铁道部运输局机务处鉴于机车上各类安全监测产品种类繁杂,接口无法兼容,维护困难等弊端,提出了通用机车安全监测机柜的设计任务,委托株洲所进行方案设计,初版设计方案完成后提交至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后简称铁科院),6A系统的开发和推广的序幕由此拉开。铁科院作为系统集成商主导项目,株洲所成为主要配套供应商,为6A系统提供视频监控子系统、列供子系统、外部接口卡、音视频终端等产品。 6A系统是铁道部第一个在CRCC认证条款中增加了多项严苛可靠性指标要求,并明确提出了相关试验验证依据的装车产品,其中包括热冲击试验、防潮/粉尘试验、温度振动综合试验、1000小时加热寿命试验等,高要求的认证规范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史无前例,这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尤其是对于系统的软硬件的设计和应用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困难面前,6A项目团队没有退缩,反而激起了攻坚克难的热情,为了完成所有试验和验证,保证产品功能的可靠稳定,株洲所6A项目组成员在襄阳机务段等地进行了连续几个月时间的添乘;为了解决视频板卡硬盘识别和启动问题,领导亲自带领技术骨干在制造中心通宵工作;为了解决分立式电源模块批量整改等现场问题,多名技术骨干在现场每天工作到凌晨。 到2012年,6A系统开始做批量装车,株洲所的6A产品以可靠、过硬的品质赢得了大量订单,截止到目前,已经为公司创造了超过6亿的销售额,成为株洲所信息化标杆批量产品。 2008年,株洲所的信息化产业在轨道交通业内已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青岛四方准备在列车故障分析和诊断领域进行布局,以应对未来列车智能运维和健康管理的需求。为实现列车数据的最大化应用,让数据及时汇集到地面的大系统中,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得益于前期远程监测及诊断技术研发的扎实工作基础,作为青岛四方主要合作伙伴的株洲所很快拿出了解决方案,配套开发出了WTD机箱产品,该产品很快通过了各项试验和考核,成功解决了列车运行过程中数据的及时归集和回传,为高铁列车“数字孪生”和全生命周期状态修的目标做好了技术准备。同时也为我所布局高铁动车的信息化产业延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WTD产品批量装车及应用工作的展开,该产品功能及作用获得了铁道部动车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并组织株洲所、铁科院等单位编制了以WTD机箱产品为核心的WTDS系统产品规范。 在CMD、WTD系统平台的基础上,株洲所不但将信息化产品的应用场景范围从国内机车、高铁动车推广到城轨领域,还将产品成功推向了海外市场。同时,株洲所的信息化产品也以更多的形式延伸至各种应用场景中,开发了机车车载云平台(OCS)、PHM系统、机务大数据专家系统等极具运用价值的信息化平台系统产品。在轨道交通信息化逐渐走向完善的过程中,智能化时代正在以更快的步伐到来,株洲所将一如既往地以行业领导者的担当,在信息化领域不停地改进革新、引领。 守得云开见月明,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株洲所的信息化产业在行业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从韶山型直流车到复兴号标准动车组,从非洲、拉美到欧洲、北美,株洲所的信息化产品持续进步,遍布全球。到目前为止,公司在信息化领域申请了超过100项发明专利,获得省部级科技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三等奖1项,株洲市科技一等奖2项,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特等奖1项、中车科技一等奖1项。信息化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从最初的几人开发小组,发展成以近150人的数据与智能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队伍,业务也从最初单纯的远程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车载安全防护等产品,迈向了以大数据为支撑、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智能化应用系统。其中列车智能运维系统、列车无人驾驶系统、智慧列车大脑、障碍物识别及主动防撞系统、司机行为识别、PHM列车监控管理、机务大数据专家诊断系统等新产品将成为公司下一代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阶段的杀手锏,为公司的下一个60周年辉煌前景“开疆扩土,披荆斩棘”。 上一篇:只差临门一脚小米轿车要来波大的 下一篇:63秒丨揭秘山东首个新冠病毒核酸检验测试试剂盒 生产方告诉你如何使用
|
|